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建动态 |
全面落实“七个新突破”重大战略部署 “三位一体”打造中车产教融合基地
文章来源:党委书记 吴新林 发布者:党委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12-10 阅读:次
“十四五”是中车建设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当前的常铁校处处涌动着咬定目标、迎难而上的攻坚热潮,不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孙永才董事长提出的“七个新突破”是中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新发展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七个新突破”,锚定央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范的目标,常铁人将笃行实干、聚力担当,加快推进中车职业教育改革各项措施落地,助力中车打造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企业。
一、以建设中车“三位一体”产教融合项目为主线,在产业布局上下功夫
在全国职教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孙永才董事长作为央企代表在会上发言,提出要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车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院校。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按照孙永才董事长的讲话要求,常铁校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协同常州城轨基地战略转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车学习培训发展中心(中车党校)“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三位一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车先进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抢抓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机遇,探索实践中车教育培训产业化发展路径,落实中车教育培训发展战略,探索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助力中车构建“一核三极多点”业务结构。
二、以打造一流培训品牌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在市场拓展上下功夫
一是要全力以赴做优集团培训。主动融入中车战略,实施提升内涵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以中车之道为顶层架构,组织完善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等建设。围绕中车人才战略规划、教育培训规划及中车党建“金名片”建设,坚持项目驱动、业务发展和学习技术有机结合,打造精品项目和课程。对接打造党建金名片要求,坚持融入中心,价值驱动,开发打造党建培训精品项目。
二是要全力以赴做大社会培训。充分发挥中车培训中心(党校)的品牌辐射作用,发挥好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作用,大力开拓社会培训市场,面向国铁集团、地铁公司、地方铁路和企业开展履职能力、职业技能鉴定等培训。同时,履行社区学院职能,主动融入社区就业培训体系,广泛开展下岗再就业者、外来务工人员、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特定群体的培训。继续与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
三是要全力以赴推进校办产业发展。抓好子公司市场开发,逐步实现向轨道交通实训装备设计公司转型。大力开拓新市场、新产品、新业务,激发经营发展活力。大力推进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同时,完善风险控制和预算管理机制,加强“两金”管控和供应商管控,加强内控评价,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品质。
三、以实施差异化发展为突破,在内涵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办学模式上创新。着力建设“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资源为依托,以‘1(主校区)+N(教学点)’教学实体空间布局为办学模式,以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营维护需求建设特色专业群,以校企互聘师资作为“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以中车之道引领校园文化的创新型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办学模式创新,最大限度统筹集团内的办学资源,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双元”育人。
二是要在专业建设上创新。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建设高速动车组制造与维护、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与维护等骨干专业群,提高对接产业的吻合度。组织好“高速动车组制造与维护”、“城轨车辆制造与维护”、“轨道车辆装饰技术”3个新开发新专业的实施和配套教材的开发工作,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三是要在教学团队上创新。发挥中车的人才优势,依托中车培训中心和学校资源建设好中车高铁工匠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企业大师进校园,教师进企业,将企业技术、课程资源移植课堂,积极推进教师、教材、教学“三教”改革,着力打造水平高、结构优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教师教学团队。
四、以实施重点工程为抓手,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要抓好中车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建设中车“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项目为契机,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更多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创建任务,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学校各部门、各岗位,融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日常工作中,按时间进度,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学院建设工作。
二是要推进智能工业实训园建设。全面建设好世界技能大赛城轨车辆技术中国集训基地和江苏省世界技能大赛研究中心,并组织好集训工作。以集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按照五化中车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培养数字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
三是要加快推进高铁工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车培训中心(党校)管理职能,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建设好高铁工匠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一平台三基地”。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运行机制,推进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高铁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讲故事、录课程、解难题、编教材、建机制、搭平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取得实效。
五、以补短强弱为基础,在管理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要开展好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进实施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确保对标清单任务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加强基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合规管理、教科研管理等业务开展基础制度建设,理顺工作流程,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要实施好“强基工程”。推进实施强基工程,优化治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管理提升长效机制。深化风险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各类风险的管控,完善内控体系,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实现高效组织运作。
三是要开展好三年改革行动。全面推进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行动方案内容融入各项重点工作,聚焦重点突破项目,加快推进深化改革步伐,持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六、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
一是要打造先进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系统研究国家、地方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制定中车1+N型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指导意见,协调各子公司用好政策,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充分运用高铁国家名片、党建金名片、中车精益之道影响力,挖掘运作其应有价值,探索实践社会优质资源多元办学,实现教育培训产业“品牌化、高端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高质量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积极融入苏锡常都市圈职教改革创新、一带一路“郑和计划”,参与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常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建设,面向职业学校师生、产业链相关企业人员和战略合作伙伴成员,全面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三是要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具有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体系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构。在30个以上核心职业(工种)领域,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探索一套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具有中车特色的“1+X”证书运行方法。
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在党建“金名片”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要把党史作为立德树人的最好教科书。“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中车党校平台作用,集中推出一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培训课程,教育引导全集团广大党员干部在建成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征程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二是要把贯彻落实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最好责任书。要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统领,在提高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上强化领导作用;要牢牢抓住管干部聚人才这个重大工程,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上强化领导作用;要牢牢抓住抓基层打基础这个主线,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上强化领导作用。要通过持续深化“党建主题年”专项行动,行成“有人抓”“抓得准”“抓得好”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要把中车党建“金名片”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宣言书。要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立足中车“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倾力打造中车特色思政工作体系。要用好用活中车厚重的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切实将中车职教党建“金名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常铁校将紧紧围绕“七个新突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车特色、世界水平”高水平职业院校,奋力打造央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范,为建成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贡献常铁智慧和力量。